這里距離河道頗遠,即使馮員外允許取水,也澆灌不了多少土地。而且這里的土質(zhì)隱隱有些沙化跡向,說明土壤里的養(yǎng)分所剩無幾。
“如果可以灌溉的話,收成如何?”
老秦頭的回答證實了他的猜測。
“十年前這里的地還不錯,一畝總能產(chǎn)糧一石出頭。后來就不成了,就算是好年景,能有七、八斗就謝天謝地了。到了近兩年,就只有兩、三斗,連一家人都養(yǎng)不活。”
這是土壤退化導致的減產(chǎn),又碰上了天災,雙重打擊之下,農(nóng)民就到了生死邊緣。
左夢庚記得歷史網(wǎng)文里有一些辦法,便問道:“你們?yōu)楹尾环N些玉米、土豆?”
老秦頭和張延面面相覷,由張延問道:“少爺,玉米、土豆是啥?”
左夢庚還以為這些美洲作物此時的叫法不同,便比劃、描述了一番。
孰料老秦頭和張延依舊一頭霧水,不知其所以然,顯然是聽都未曾聽過。
老秦頭倒是問了一個左夢庚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問題。
“少爺,種那玉米、土豆的話,官府可認嗎?東家認嗎?好發(fā)賣嗎?”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