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京師一別,經(jīng)年有余。念臺公重歸文壇,再書佳作,可喜可賀啊?!?br>
前來迎接的人,以錢謙益為首。
如今的江南文壇,錢謙益已有盟主之姿。這也是為何張采、陳子龍等人會來找他求教的原因。
可說實話,對于這一次的爭端,錢謙益并不想摻和。
自從罷官歸鄉(xiāng)之后,錢謙益對仕途的心思就淡了。而且意識到人生險惡,基本上是對爭執(zhí)能避則避。
當張采等人帶著劉宗周的文章找上門來時,錢謙益敏銳地察覺到,這將會是一場天大的風波。
莫要以為文壇多君子,唇槍舌劍不鋒利。
文爭,也是會死人的。
雖然對劉宗周的文章膽戰(zhàn)心驚,但錢謙益還是不愿做出頭鳥。
他的文名自然是不弱于劉宗周的,但多見于詩詞、古籍、應酬,于道學反而沒有什么解析。
說他是文學大家,更在于才名,而非哲學思想。
一來覺著于道學上遠不如劉宗周精深,不愿見拙;二來嘛,別人不清楚,錢謙益還是印象深刻的。
內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