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話,還要說清楚的好。在下也相信柳大人并非不辨是非之人。朝鮮素有小中華之稱,仁教禮樂何其繁盛。是你們的那位國王選擇了投降,讓朝鮮淪為了野蠻人肆虐的樂土。難道如柳大人一般,就甘心匍匐在野蠻人的腳下,任其凌辱嗎?我夏國到此,只是為了幫助朝鮮重回正道,可從來沒有對朝鮮百姓肆意屠殺、欺凌壓迫之舉。柳大人如果不信,盡可派人到釜山去看一看。看看如今的朝鮮百姓,過的是什么日子?”
這番話魏振說的信心滿滿。
當然,這也是事實,不怕被人看。
那些住在釜山的朝鮮人,如今已經(jīng)深受夏國的影響,并且體會到了新生活的好處。將來只怕讓他們重回從前的處境,他們也不會答應(yīng)。
然而越是這樣的話,對柳琳的刺激越大。
“本官只知道忠君為國,至于其他事端不敢置喙。你等侵略在先。辱我君王在后,還有什么好說的?”
魏振義正言辭。
“為一個出賣國家、百姓的君王去送死,那叫愚忠。柳大人飽讀圣賢之書,焉能不知民為貴、社稷次之、君為輕的道理?”
柳琳豈能不知道這些至理名言?
對于他這樣的士大夫而言,被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批判,
才是最難受的。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