戰(zhàn)場形勢瞬息萬變。
當國防軍的輕騎兵擺開墻式沖鋒陣型的時候,多爾濟色稜再也沒有辦法進行迂回包抄。
墻式沖鋒陣型的最大優(yōu)點,就是可以兼顧兩翼。
多爾濟色稜如果還要強行玩迂回包抄戰(zhàn)術,那么奔行的距離起碼要增加五倍。
那樣一來,就不是迂回包抄了。
而是被趕出戰(zhàn)場。
他不知道正面能夠堅持多久,因此速戰(zhàn)速決才是唯一的辦法。
他也算果斷,立刻改變陣型,和國防軍的輕騎兵對沖起來。
騎三師是墻式沖鋒陣型,而科爾沁騎兵則是楔形沖鋒。
不得不承認,蒙元帝國的余暉尚存。
高速奔馳當中的蒙古騎兵,接到命令之后立刻組成了三道楔形沖鋒陣,就像三根釘子一樣往國防軍騎兵的沖鋒截面上撞來。
內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