壬辰倭亂當中,宣祖拋棄國家百姓,跑到寬奠堡茍且偷生,甚至向大明上書,希望成為大明之民。
就這么一個貨,廟號居然是宣祖……
同樣的道理。
向后金俯首稱臣的李倧,廟號居然是仁祖。
可廟號起的再好聽,掩蓋不了他們的所作所為。
在朝鮮人的心目中,宣祖自然是罵名多于贊譽。
相反后來被政變推翻下臺的光海君,壬辰倭亂時,和逃跑的宣祖不同,勇敢地留了下來,并且組織了義軍同入侵者作戰(zhàn)。
正因為如此,他的繼任就成為了眾望所歸。
要不是光海君后來倒行逆施,惹得天怒人怨,他在歷史上的名聲,幾乎可以比肩李成桂、世宗大王等。
廖中堅為金尚憲打開了一扇別樣的窗,將他的野心勾引了出來。
【本章閱讀完畢,更多請搜索無名中文;http://www.pettt.com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