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照封建官場的慣例,丁憂之人是要守孝三年才能回歸官場的。
可崇禎等不及了,他需要楊嗣昌趕緊回來,替他主持大局、挽救大明。
楊嗣昌是挽救大明的最佳人選嗎?
最起碼通過此人的種種事跡來看,此人非但不是挽救大明局勢的最佳人選,更像是一個臥底。
歷史證明,楊嗣昌的表現(xiàn)十分古怪。種種舉措不但沒有成效,反而還將大明一步步拖入了深淵。
他那所謂的“四正六隅、十面張網(wǎng)”的圍剿計劃,其實根本不可能成功,而且到處都是漏洞。
最關(guān)鍵的是,為了執(zhí)行他這個計劃,崇禎再次加征剿餉,進(jìn)一步弄得民不聊生,反而引起了更多的百姓起義反抗。
之所以差點打的農(nóng)民軍全軍覆沒,李自成只剩下十一個人逃入商洛山,并非是因為他的計劃巧妙,而是因為下面的將領(lǐng)抗命,不按他的安排打出來的。
至于楊嗣昌,最為后人所銘記的,自然就是坑盧象升了。
可就是這么一個人,卻成為了崇禎信任最久的重臣,長期把持著軍政大權(quán),然后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昏招,徹底把大明朝玩完了。
左夢庚始終覺著這家伙很可能是一個影帝級的演技派。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